国家发展改革委19日举行新闻发布会,就上半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热点话题回应了社会关切。
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7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。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万劲松表示,近期,大宗商品价格总体呈回落态势,钢材、铜、铝等价格比5月份的年内高点下跌3%—14%,带动6月份PPI环比涨幅比上月大幅收窄1.3个百分点。市场普遍预计,随着国家保供稳价措施持续见效,大宗商品价格将逐步回归合理区间。
中国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,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.7%。海外舆论和专家普遍认为,亮眼的半年报展现了中国经济的韧劲与动能;下半年中国经济有望持续向好,助益全球经济复苏。
石油输出国组织(欧佩克)与非欧佩克产油国第19次部长级会议18日以视频形式举行,与会各国就从今年8月起逐步提高产量达成一致。
近日,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释放出重要信息,强调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,积极的财政政策、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继续聚焦支持实体经济和促进就业。在央行实施降准措施之后,市场十分关注财政政策走向。
二十国集团(G20)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日前在意大利威尼斯结束。会议就更稳定、更公平的国际税收框架达成历史性协议。多位国际税法专家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,这一改革将重塑已经运行近百年的现行国际税收规则,可能会对跨国企业全球布局和投资运营产生影响。
中国国家统计局15日公布数据显示,中国经济上半年同比增长12.7%。中国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加固、稳中向好态势,持续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信心。
日前召开的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,对当前经济形势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研判,并作出相应工作部署,明确提出要以改革开放的有力举措更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。
2021年1至6月,全国实际使用外资6078.4亿元,同比增长28.7%,较2019年同期增长27.1%。其中,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4827.7亿元,同比增长33.4%;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39.4%,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、东盟和欧盟实际投资同比分别增长49.6%、50.7%和10.3%。
欧盟理事会13日发表新闻公告说,首批12个欧盟成员国的经济复苏计划正式获得批准。
“总的来看,今年上半年金融运行保持平稳,金融结构持续优化。”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、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13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,今年以来,金融体系巩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成果,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,金融总量适度增长。
美国劳工部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,6月份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(CPI)环比上涨0.9%,是2008年6月份以来最大环比涨幅,显示成本上升继续加剧通货膨胀压力。